中國曆法(農曆),是一種「陰陽合曆」,即根據太陽也根據月亮的運行制定的,因此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,但中國又是一個農業社會,農業需要嚴格了解太陽運行情況,農事完全根據太陽進行,所以在曆法中又加入了單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的「二十四節氣」,用作確定閏月的標準。

那為什麼二十四節氣對應農曆差的那麼大,但對西元歷卻差不多?

簡單的來說,農曆的日期是以平均曆月等於一個朔望月(29-30天),所以是以月亮的運行為主;而二十四節氣是以太陽的運行為主(365天左右),所以二十四節氣對照農曆日期一定會有很大的出入,但是對應在西元曆上只有三天以內的差,因為西元歷也是太陽曆。

很多人會產生誤解都是因為「以為農曆是單是以月球運行來計算的月亮曆法」

 

 

每年的清明祭祖,是大家非常重視的傳統節日。通常,清明節會落在4月5日,但今年的清明節是在4月4日,為什麼呢?這是因為:「清明」為24節氣之一,必須按照太陽在天空中運行的真實位置而定,它其實是一個「時刻」,而非「一日」。

由於一年的長度是用太陽的運行訂出,24節氣也是用太陽的位置訂出,基本上,每一節氣在每年中的日期變動不大。然而,一回歸年實際長度為365.2422天,曆法上的一年長度則為365天,因此每年會多出0.2422天(相當於5.8小時),節氣的特定時刻也會每年「順延」0.2422天;如此一來,累積4年後為0.9688天,幾近一天,為修正之,故公曆曆法中有「閏年」制度,每四年會多2月29日一天。若順延的結果,使得某節氣的時刻越過午夜至隔日,或因閏年之故而提前到前一日,都會使節氣的日期改變,但日期差異只會在三天內。

就是因為回歸年長度與實際曆年長度的些微差距,再加上公曆曆年日期需隨回歸年實際長度而修正,就會讓清明節不是固定在四月五日啦!

其實,不只是清明節,其他節氣也相同。


arrow
arrow

    rees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